分享

在近期国际森林日之际,由上海市林业总站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联合组成的上海城市生态站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细致追踪监测,成功绘制了一张富有创意的上海森林“自然乐谱”。这张乐谱通过对中山公园、浦东金海湿地公园以及崇明种种片林中的自然声音进行深入研究,生动地描绘了不同地点城市森林环境的独特声音景观。此举不仅以声音为媒介切入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更为未来生态空间的规划与营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同时,团队也寄望于借此机会呼吁公众适时放慢生活的节奏,停下脚步,静心聆听森林中的“自然交响曲”,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中山公园坐落于城市核心区域,浦东金海湿地则位于城市边缘地带,而崇明种种片林则位于更远的郊外。研究揭示,因所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各异,这三片森林中的“自然交响乐”均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研究团队成员、上海市林业总站工程师张文文介绍,他们在三处森林布设了多个生物声学记录仪,记录仪悬挂在不同高度,以便监测出现在不同高度的动物的声音,每台设备可以收集半径约为500米范围内人耳听到的所有生物声音,一些人耳不能听到的虫鸣也可以记录进去。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揭示了中山公园犹如一部生动活泼的“四季交响曲”。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气温逐渐回暖,清晨的公园里,白头鹎的清脆鸣叫声与蜂类的嗡嗡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场盛大的“自然晨会”,让人心旷神怡。夏日里,蝉鸣与雨声交织成一首动听的乐章,鸟类在晨昏时分最为活跃,生物声学指数达到全年最高点。金秋时节,候鸟开始迁徙,鸟儿的歌声逐渐减弱,而虫鸣则成为公园里的主角。夜幕降临,蟋蟀的振翅声为公园增添了几分凉意与诗意,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而到了寒冷的冬季,人为噪音占据了主导地位,交通声盖过了稀疏的鸟鸣,但偶尔仍能听到麻雀短促而清脆的啁啾声,为这个季节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发布时间:2025-03-30 09:09

责任编辑:admin

QQ 165838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