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海湿地公园的生态乐章中蕴藏着独特的韵律,其节奏在早晚高峰时段呈现出明显的“双峰模式”。每当清晨6点钟声敲响,鸟儿们便开始了一天的“晨练”,它们的鸣叫声汇成第一个高峰。而到了傍晚16点,随着夕阳西下,鸟儿们又集体归巢,第二波鸟鸣声随之响起。夏季时节,湿地中蛙鸣声此起彼伏,为这自然协奏曲增添了更多丰富的声音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金海湿地公园的生物声学指数甚至超过了同期中山公园,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乐园。

崇明岛的声景以大自然的声音为基调。在炎炎夏日,夜晚时分更是昆虫们最为活跃的时刻,它们的振翅声与鹭鸟的悠扬低鸣相互交织,宛如一首独特的“月半小夜曲”。张文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崇明岛上的林地鸟类和昆虫,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其活跃度都保持得非常均衡。清晨,我们可以听到啄木鸟“哒哒”有力的啄木声,傍晚时分,群鸟归巢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而夜晚,伴随着晚风的轻拂,虫鸣声此起彼伏,共同奏响了一曲大自然的和谐交响曲。

研究团队成员刘璐指出,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从市中心延伸至远郊,记录下的声音数据中,鸟类成为了这支“大自然乐团”的核心歌手。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在城市中心至远郊的广阔区域内,那些自然声音更为丰富的地带,往往伴随着较低的人工噪音水平。在这些地方,鸟类的鸣叫和昆虫的嗡鸣声更加多样化,所形成的合奏声也更加悠扬和谐。相反,在人工噪音较高的区域,鸟类为了适应环境,会采取诸如提高鸣叫音量或调整鸣叫频率等策略,以此来减轻噪声带来的不利影响,并确保种群得以持续繁衍。这一现象反映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5-03-30 09:12

责任编辑:admin

QQ 165838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