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重要,从二十大报告中的两句话,就能看出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能扮演领跑者角色,关键就在创新。不少人常说,浙江改革开放后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史。还有人总结说:浙江走的是改革路,吃的是开放饭,打的是创新牌。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肩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光荣使命的浙江,该怎么通过创新制胜,继续扮演领跑者角色?
一条跑道:看见浙江的雄心
创新方面,浙江确实可圈可点:科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各省区第三位。
浙江是怎么做到的?
要做领跑者,先要找准跑道,浙江的跑道,浓缩在这组数字里:“315”。
今年7月,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浙江明确提出构建“315”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3”是“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
“15”则是15大战略领域,包括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微电子与光电子、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等。
“315”是浙江正在打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架构。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这几个字,就能看出浙江人的情怀:心怀“国之大者”,勇挑重担。
“315”背后,藏了不少信息。
战略定位非常清晰:三大科创高地是浙江科技创新的塔尖,是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的主阵地,必须对标世界最前沿、最尖端领域,持国家所需、未来所向。
突破路径已经确定:汇聚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省属高校等优势科研力量和学科资源,集合精锐力量,尽早实现突破,加快打造一批重大战略成果。
具体举措也很明确:每一个战略领域都要细化主攻方向,排出重大项目,明确重大平台、重大团队、支撑引领产业和领军企业。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315”是一个开放体系,它会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化、浙江本身科技发展和人才能力的提升,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迭代升级。
透过“315”,我们看到浙江的雄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
一个生态:透视浙江的决心
创新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类主体和要素融通创新、协同创新,因此必须讲创新生态的营造,讲体制机制的改革。
浙江早就提出:要打造最优创新生态省。浙江怎么做,浓缩在这个数字里:“10”。
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
除大家熟悉的“产学研”“才政”这5个字外,还有“用”,是指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金”是指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介”是指科技中介服务;“美”则是说美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云”指的是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的破除,创新生态正在构建中。
各种高能级平台,正成为创新的沃土。其中不少是我们熟悉的名词,如科创走廊,像大家常提起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如实验室,到今年6月,随着湘湖实验室获批建设,浙江省实验室数量已达到10家。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实施中。浙江大学日前称,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部分建筑已经封顶,2024年将投入使用。
浙江正越来越成为顶尖人才的向往之地。截至今年8月,浙江研发人员总量已达77.58万人,居全国第3位。11个设区市已经连续两年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
一个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浙江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创新意愿在不断增强。
数字最具说服力。浙江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6年的11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132亿元,金额翻倍,研发投入强度也升至2.9%。
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到2027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将超过3.4%。按设定的目标,2027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将达12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5年,还有至少1900多亿元的增长空间。
透过这个“10”,我们可以读懂浙江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的决心。
一把金钥匙:开启浙江的未来
每个时代,在创新方面,都有它打开新世界的金钥匙,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浙江的金钥匙是什么?
得从这个数字说起:3.6万亿元。
它是2021年浙江的数字经济增加值,为2016年的2.1倍,占浙江GDP的48.6%、居全国省区第一,从中可见浙江数字经济发展之迅猛。
另一组数据更为可喜:2021年,浙江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7.3%,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2.5倍。
它充分说明,在数字经济方面,企业创新热情很高。
再回过头来看“315”,它们中不少和数字经济有关:三大科创高地中有“互联网+”;15大战略领域中,有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信息安全、智能控制与先进技术等。
这三件事叠加,并非巧合,而是浙江创新的路径选择。
背后的原因则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有一个迹象已经显现: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现在,浙江正在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打造数字变革高地。新一轮“双倍增”正在进行中:到2027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和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突破7万亿元和1.6万亿元。
高水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区、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总之,在数字经济方面,浙江雄心勃勃。
集众智,汇众力。在浙江,政府、市场、社会正协同发力,形成强大合力,紧紧握住数字经济这把打开未来大门的金钥匙,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能扮演领跑者角色,关键就在创新。不少人常说,浙江改革开放后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史。还有人总结说:浙江走的是改革路,吃的是开放饭,打的是创新牌。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肩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光荣使命的浙江,该怎么通过创新制胜,继续扮演领跑者角色?
一条跑道:看见浙江的雄心
创新方面,浙江确实可圈可点:科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各省区第三位。
浙江是怎么做到的?
要做领跑者,先要找准跑道,浙江的跑道,浓缩在这组数字里:“315”。
今年7月,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浙江明确提出构建“315”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3”是“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
“15”则是15大战略领域,包括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微电子与光电子、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等。
“315”是浙江正在打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架构。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这几个字,就能看出浙江人的情怀:心怀“国之大者”,勇挑重担。
“315”背后,藏了不少信息。
战略定位非常清晰:三大科创高地是浙江科技创新的塔尖,是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的主阵地,必须对标世界最前沿、最尖端领域,持国家所需、未来所向。
突破路径已经确定:汇聚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省属高校等优势科研力量和学科资源,集合精锐力量,尽早实现突破,加快打造一批重大战略成果。
具体举措也很明确:每一个战略领域都要细化主攻方向,排出重大项目,明确重大平台、重大团队、支撑引领产业和领军企业。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315”是一个开放体系,它会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化、浙江本身科技发展和人才能力的提升,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迭代升级。
透过“315”,我们看到浙江的雄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
一个生态:透视浙江的决心
创新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类主体和要素融通创新、协同创新,因此必须讲创新生态的营造,讲体制机制的改革。
浙江早就提出:要打造最优创新生态省。浙江怎么做,浓缩在这个数字里:“10”。
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
除大家熟悉的“产学研”“才政”这5个字外,还有“用”,是指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金”是指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介”是指科技中介服务;“美”则是说美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云”指的是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的破除,创新生态正在构建中。
各种高能级平台,正成为创新的沃土。其中不少是我们熟悉的名词,如科创走廊,像大家常提起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如实验室,到今年6月,随着湘湖实验室获批建设,浙江省实验室数量已达到10家。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实施中。浙江大学日前称,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部分建筑已经封顶,2024年将投入使用。
浙江正越来越成为顶尖人才的向往之地。截至今年8月,浙江研发人员总量已达77.58万人,居全国第3位。11个设区市已经连续两年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
一个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浙江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创新意愿在不断增强。
数字最具说服力。浙江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6年的11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132亿元,金额翻倍,研发投入强度也升至2.9%。
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到2027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将超过3.4%。按设定的目标,2027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将达12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5年,还有至少1900多亿元的增长空间。
透过这个“10”,我们可以读懂浙江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的决心。
一把金钥匙:开启浙江的未来
每个时代,在创新方面,都有它打开新世界的金钥匙,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浙江的金钥匙是什么?
得从这个数字说起:3.6万亿元。
它是2021年浙江的数字经济增加值,为2016年的2.1倍,占浙江GDP的48.6%、居全国省区第一,从中可见浙江数字经济发展之迅猛。
另一组数据更为可喜:2021年,浙江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7.3%,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的2.5倍。
它充分说明,在数字经济方面,企业创新热情很高。
再回过头来看“315”,它们中不少和数字经济有关:三大科创高地中有“互联网+”;15大战略领域中,有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信息安全、智能控制与先进技术等。
这三件事叠加,并非巧合,而是浙江创新的路径选择。
背后的原因则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有一个迹象已经显现: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现在,浙江正在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打造数字变革高地。新一轮“双倍增”正在进行中:到2027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和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突破7万亿元和1.6万亿元。
高水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区、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总之,在数字经济方面,浙江雄心勃勃。
集众智,汇众力。在浙江,政府、市场、社会正协同发力,形成强大合力,紧紧握住数字经济这把打开未来大门的金钥匙,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古今花事:解码北京春日赏花的文化基因<2025-04-11
- 2025年3月电影市场观察:《哪吒之魔童闹海》持续领跑<2025-04-11
- 国产邮轮产业迈入新纪元:"魔都号"首航青岛开启双母<2025-04-11
-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时代镜像中的文本重构与学术<2025-04-11
-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重构中国电影研究的文学维度<2025-04-11
- 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热持续升温 珠海清明假期迎跨境<2025-04-11
- 2025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动态:8省份突破2300元 多地上<2025-04-11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上海港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 智能码头
- 普陀区中心医院介入治疗创造生命奇迹 晚期
- 马桥AI社区旁将添文化主题口袋公园 预计6月
- 徐汇滨江工业遗存焕新颜 百年塔吊与煤料斗
- 金山茸卫公路改扩建工程加速推进 预计年底
- 桂林路地铁站绿地焕新:三态融合的"桂花诗
- 苏州河普陀段"光影艺术长廊"年内收官 4.5
- 包头昆都仑区"春风行动"出新招:就业直通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 长征
- 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突破1.25
- 7个科学方法改善血液循环|专家教你从饮食
- 手脚冰凉、头晕气短?这些信号可能是血液循
- 人体血管网络暗藏健康密码 专家警示血液循
- 中国妇幼健康经验惠及全球 为世界母婴安全
- 我国织密妇幼健康防护网 儿科医师增至23.4
- 我国妇幼健康指标全球领先 孕产妇死亡率降
- 山西医疗工作者获国家级表彰 村医辛平30年
- 山西省开展孤独症日主题活动 呼吁社会关爱
- 沪浙三地联动打造文旅新标杆 廊下推出七彩
- 《杏仁豆腐心》暖心回归:饶晓志用“旋转舞
- 延时开放成趋势!全国多地博物馆、图书馆探
- 24小时图书馆、全年无休博物馆:公共文化服
- 搜索量暴涨196%!全国赏花地图出炉,这些“
- 253件汉简"开口说话":辽博特展解码2000
- 从研发到医保:北京出台全链条政策支持创新
- 湘南强对流天气来袭!广铁停运19对列车,退
- 何冰版《赵氏孤儿》:从业务考核到现象级话
-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NCPAO)香港艺术节闭
- 著名指挥家吕嘉为成立15周年的国家大剧院管
- 《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大师季》启幕:解码
- 《快乐再出发·山海季》收官:一场"反套路
- 2025年第11周电影市场速览:国产动画持续领
- 《制暴:无限杀机》定档3.28 杰森·斯坦森
- 外资机构集体唱多中国经济:新动能驱动增长
- Foodaily创博会十周年:构建全球食品创新生
- Foodaily创博会十周年:解码全球食品产业创
- 上海农场75周年:以科技与匠心重塑都市农业
- 上海农场品牌升级战略:全产业链布局打造都
- 上海农场品牌节启幕:打造都市农业新标杆
- 古今花事:解码北京春日赏花的文化基因
- 2025年3月电影市场观察:《哪吒之魔童闹海
- 国产邮轮产业迈入新纪元:"魔都号"首航青
-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时代镜像中的文本
-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重构中国电影研究
- 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热持续升温 珠海清明
- 2025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动态:8省份突破230
- 清明返程高峰今日达峰值:全国铁路单日客流
- 一季度消费市场"春暖花开":线下消费回暖
- 全国气温"冰火两重天":北方多地迎30℃初
- 南方阴雨持续 北方干燥多风 未来10天全国天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
-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