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青年导网-青年在线 正文

自2021年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共同发布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提升的相关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强化错时与延时开放,积极倡导夜间服务活动”。

近期,众多地区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延时开放。

从2023年8月份开始,宁波全市范围内的26家博物馆和图书馆实行了延时开放措施,周末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钟。

从2024年“五一”假期开始,山东济南市、区两级共49处公共文化场馆每天开放服务时间延长至19时,51家泉城书房延长至21时。

2024年10月,上海市奉贤区启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增建奉贤图书馆“深夜书房”,开设市民艺术夜校,延长奉贤博物馆开放时间,满足群众8小时之外的精神文化需求。

前不久,天津图书馆探索延时开放新模式,推出了“天图夜读”夜间文化活动新品牌,涵盖艺术教育、职场技能提升、生活品鉴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法学系副教授夏云娇看来,公共文化延时、错时服务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打破时间限制,无论何种职业、作息习惯如何,每个人都有平等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让不同行业人群都能在合适的时间走进公共文化场馆,享受文化服务,减少因时间因素导致的文化服务获取不均,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夏云娇表示,对于广大公众来说,这样的文化活动能够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在不同时间段的多样化需求。对于那些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在白天无法参与活动的人群,比如上班族和学生,这样的安排让他们在下班后或放学后有了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还能有效提升公众的文化参与度。

她强调,对于城市来说,公共文化场所的延时开放已成为夜间文化活动的核心环节。这不仅能够吸引市民与游客的广泛参与,还能激发周边地区的文化消费活力,为街区注入新的生机。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公共文化服务的延时开放对于推动文化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力举措。延长的开放时间意味着能够举办更多类型的文化活动,例如文化讲座、博物馆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还加深了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成果的认识,让广大观众得以领略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不仅增强了公众的文化认同感,而且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培养出更多的文化人才。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