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青年导网-青年在线 正文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一书,细致梳理了20世纪中国电影文学的演变轨迹,深入剖析了其与电影思潮、电影运动、电影产业及创作实践之间的紧密互动。本书巧妙地运用宏观描述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概述了中国电影史的发展脉络,更在宏观叙事的基础上,细致评析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及其作品,实现了历史叙事与个案研究的有机融合。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电影文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该书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电影文学画卷。

在全书的叙述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其贯穿始终的一个核心观点:百年中国电影的演进历程,始终与时代的潮流紧密相连,其发展的轨迹,深刻地映射出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与传统的电影史著作不同,《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在每一个阶段都投入了相当的篇幅,详细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将电影文学放置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了其与时代脉搏之间深刻的共鸣与互动。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电影文学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即使对于中国电影起步孕育发展阶段(1896—1931),本书也关注了民族电影起步的特殊时代语境,强调了这样几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不断加剧,其在中国开设电影院、放映电影的行为,本身就是经济侵略与文化渗透的双重体现。然而,外国资本家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只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特质和民族心理,并适当回应中国社会现实,才能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认知促使他们开始吸纳中国本土人才参与电影创作,这一转变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电影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契机。

本书深入剖析了时代变迁与中国电影发展的紧密关联,展现了其独到的学术价值。它摒弃了将中国电影孤立于时代背景之外的研究局限,同时也未将电影的功能简化为单一的娱乐、教育或审美作用。相反,本书以更为宽广的视角审视了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电影所呈现的独特生态和创作风貌,提供了全新的理解视角。这种研究方法不仅涵盖了电影作品的艺术评价,还深入理解了剧作家的创作局限,揭示了时代发展对电影创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探讨了电影创作对时代形势的深刻或浅显回应,从而构建起一个全面立体的研究框架。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