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青年导网-青年在线 正文

尽管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著作在观察角度上存在差异,但它们普遍采用编年史的方式来组织内容。通过深入剖析经典电影作品以及导演群体的代际特征,这些著作构筑了一个关于电影艺术演变与进步的叙述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在梳理出电影历史清晰脉络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限制了学术研究的视野范围。

复旦大学周斌教授新著《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独特价值,恰在于其挣脱了传统编史的角度和思路。本书以电影文学为棱镜,重构百年光影长河,将研究重心从银幕美学转向剧作文本,开创性地建立起“电影文学史”的学科范式。全书不仅系统梳理了电影文学(包括电影剧作、电影本事、电影故事、电影小说)的演进轨迹,更通过多位剧作家的创作谱系,揭示出电影文学对影像美学的深层滋养。

与传统的电影历史研究侧重于导演中心论不同,本书彰显了一种独树一帜的学术气质。在史料方面,本书首次将散落在各处的剧本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电影文学档案库。在理论层面,本书通过突出“影像文学性”的概念,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方法论上,本书采纳了文学与电影双向互文的研究模式,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典范。这种以电影文学为经纬的书写策略,不仅重新整理了电影史研究的脉络,更使得一度被边缘化的剧作家群体重新回到了学术研究的核心位置。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