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青年导网-青年在线 正文
  号称“中国渔都”的舟山,水产品养殖苗种却要大量向外界购买,本地优质苗种有的退化,有的品牌已被外地注册。如今,这一局面有望改变。5月6日,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浙江海洋大学隆重举行。舟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发展处负责人等参加仪式。

  该中心由浙江海洋大学牵头,联合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市水产研究所、舟山市省级良种场等苗种繁育企业共同组建,旨在依托舟山渔场丰富的种质资源,建设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构建海洋生物种质保护、遗传改良、新品种创制、良种选育等关键技术体系,突破种业工程前沿“卡脖子”技术。

  据介绍,舟山市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抗优质大黄鱼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大黄鱼耐低温新品系选育已选育至F7代,已培育F7代亲鱼1090尾、繁育苗种252万尾,岱衢族大黄鱼优质苗种繁育生产能力每年达3000万尾;开展厚壳贻贝快速生长、耐高温等优良性状选育,以及全基因组测序,促进其资源修复和高适应性育种;黄姑鱼“全雌1号”获国家原种与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建成舟山渔场特色经济鱼类种质资源场,启动浙北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海洋渔业资源种类与遗传资源丰富,是海水种业的发展资源宝库。”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说,此次多家单位共同组建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高标准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服务“渔都港城”、服务地方战略,促进市校共荣共生发展的海大行动,也是对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20周年提出的“海大之问”的不断深化学习和回答。

  他希望,舟山市委市政府持续支持中心建设,逐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投入,着力打造渔业种质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中心加快水产种业基础设施水平,建立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立舟山水产种业创新体系建设;中心立足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将其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海水种业科技的研发中心,为舟山世界海洋科技中心城市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今后,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将重点开展东海特色品种的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活、基因育种前沿技术研发、优良种质的开发和选育、新品种养殖和示范、绿色病害防控体系构建等工作。计划通过3年建设,力争建成东海最大的海洋水产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中心,培育高产、抗逆的海水养殖新品种2个及以上,培育大黄鱼黄金系列和抗寒系列、贻贝黑金系列和甜糯系列,组建育种育苗产业联盟,构建“育繁推”一体化,引领全省海洋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