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发布“蓝甜共富”示范带IP吉祥物和LOGO,举行“共富工坊”授牌仪式和共富授信仪式,上演蓝龙虾烹饪挑战赛和蓝龙虾虾王争霸赛……11月9日,海盐县于城镇因一尾跳进稻田的蓝龙虾火了。在于城江渭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2022于城镇首届农民丰收节闭幕式暨第一届蓝龙虾文化节”,飘荡着蓝龙虾的鲜香和新农人的干劲,也深深点燃了人们对共同富裕的新期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海盐县于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以“党建引领 蓝田共富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首届蓝龙虾文化节,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于城“甜蜜+鲜香”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打响“党建引领,蓝甜共富”品牌。
今年以来,于城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共富底盘”,并以品牌带动、产业赋能、电商直播等形式,大力推进“共富工坊”,使蓝龙虾“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依托省农科院、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力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挥科技赋能,开展专业培训、推广优质虾苗、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提升生产技能,带动农业提高数字化水平,成为典型的产业赋能共富工坊模式。
在签约授信中,建设银行海盐支行拿出专项信贷资金助力于城镇虾农创收,养殖户代表魏晓强还与嘉兴福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银行海盐支行共同签约,通过“公司+农户+银行”的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魏晓强是名90后,也是于城“首个吃蓝龙虾”的新农人。“去年年底,我在于城举办的蓝龙虾养殖推广会上了解到稻田里养蓝龙虾的新模式,觉得很新鲜效益挺不错,就想试一试。”魏晓强当时没技术,养殖基地派人上门手把手地教,没资金,银行提供0息专项贷款,“无论资金还是技术,政府和公司都有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让我放开手脚开挖90亩稻虾田养起了蓝龙虾,一年下来效益不错,预计亩均产值1万元,比单纯种稻的最高净收益1200元左右大幅增加,所以此次签约要把‘稻虾共养’做得更好,带头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这些蓝龙虾色泽鲜艳,个头大、肉质好、口感佳,虾青素含量更高。”省农科院研究员顾志敏说,海盐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适宜蓝龙虾生长;采用“虾稻共生”养殖模式,稻田只用纯天然无污染的生物肥,灌溉时加入豆浆,并向田里播撒燕麦、南瓜等,促进蓝龙虾成长。同时,土壤所含更多有机成分,使“稻虾共养”模式种出来水稻更加绿色健康。
据了解,于城镇有稻田17624亩,种稻亩均年产值2643元,为帮助农民增收,于城镇去年引进了“蓝龙虾全产业链综合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开展规模化稻虾种养,有效推动农村传统水产养殖业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优化升级。目前于城有蓝龙虾养殖示范户5户养殖面积500亩,核心产业园区151亩,年均亩产超万元。
“以文促产,以产彰文,文产促农。”于城镇党委书记汤敏建表示,于城将进一步发挥共富工坊助力科技赋能百姓共富作用和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作用,探索一条群众共富、产业共兴的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用充足的丰收底气托起老百姓的共富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海盐县于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以“党建引领 蓝田共富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首届蓝龙虾文化节,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于城“甜蜜+鲜香”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打响“党建引领,蓝甜共富”品牌。
今年以来,于城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共富底盘”,并以品牌带动、产业赋能、电商直播等形式,大力推进“共富工坊”,使蓝龙虾“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依托省农科院、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力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挥科技赋能,开展专业培训、推广优质虾苗、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提升生产技能,带动农业提高数字化水平,成为典型的产业赋能共富工坊模式。
在签约授信中,建设银行海盐支行拿出专项信贷资金助力于城镇虾农创收,养殖户代表魏晓强还与嘉兴福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银行海盐支行共同签约,通过“公司+农户+银行”的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魏晓强是名90后,也是于城“首个吃蓝龙虾”的新农人。“去年年底,我在于城举办的蓝龙虾养殖推广会上了解到稻田里养蓝龙虾的新模式,觉得很新鲜效益挺不错,就想试一试。”魏晓强当时没技术,养殖基地派人上门手把手地教,没资金,银行提供0息专项贷款,“无论资金还是技术,政府和公司都有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让我放开手脚开挖90亩稻虾田养起了蓝龙虾,一年下来效益不错,预计亩均产值1万元,比单纯种稻的最高净收益1200元左右大幅增加,所以此次签约要把‘稻虾共养’做得更好,带头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这些蓝龙虾色泽鲜艳,个头大、肉质好、口感佳,虾青素含量更高。”省农科院研究员顾志敏说,海盐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适宜蓝龙虾生长;采用“虾稻共生”养殖模式,稻田只用纯天然无污染的生物肥,灌溉时加入豆浆,并向田里播撒燕麦、南瓜等,促进蓝龙虾成长。同时,土壤所含更多有机成分,使“稻虾共养”模式种出来水稻更加绿色健康。
据了解,于城镇有稻田17624亩,种稻亩均年产值2643元,为帮助农民增收,于城镇去年引进了“蓝龙虾全产业链综合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开展规模化稻虾种养,有效推动农村传统水产养殖业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优化升级。目前于城有蓝龙虾养殖示范户5户养殖面积500亩,核心产业园区151亩,年均亩产超万元。
“以文促产,以产彰文,文产促农。”于城镇党委书记汤敏建表示,于城将进一步发挥共富工坊助力科技赋能百姓共富作用和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作用,探索一条群众共富、产业共兴的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用充足的丰收底气托起老百姓的共富梦。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包头昆都仑区"春风行动"出新招:就业直通车开进厂区<2025-04-14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 长征火箭完成第5<2025-04-14
- 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突破1.25亿户,占市<2025-04-14
- 7个科学方法改善血液循环|专家教你从饮食到生活习惯<2025-04-14
- 手脚冰凉、头晕气短?这些信号可能是血液循环在"报警<2025-04-14
- 人体血管网络暗藏健康密码 专家警示血液循环不良危害<2025-04-14
- 中国妇幼健康经验惠及全球 为世界母婴安全贡献"中国<2025-04-14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上海港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 智能码头
- 普陀区中心医院介入治疗创造生命奇迹 晚期
- 马桥AI社区旁将添文化主题口袋公园 预计6月
- 徐汇滨江工业遗存焕新颜 百年塔吊与煤料斗
- 金山茸卫公路改扩建工程加速推进 预计年底
- 桂林路地铁站绿地焕新:三态融合的"桂花诗
- 苏州河普陀段"光影艺术长廊"年内收官 4.5
- 包头昆都仑区"春风行动"出新招:就业直通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 长征
- 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突破1.25
- 7个科学方法改善血液循环|专家教你从饮食
- 手脚冰凉、头晕气短?这些信号可能是血液循
- 人体血管网络暗藏健康密码 专家警示血液循
- 中国妇幼健康经验惠及全球 为世界母婴安全
- 我国织密妇幼健康防护网 儿科医师增至23.4
- 我国妇幼健康指标全球领先 孕产妇死亡率降
- 山西医疗工作者获国家级表彰 村医辛平30年
- 山西省开展孤独症日主题活动 呼吁社会关爱
- 沪浙三地联动打造文旅新标杆 廊下推出七彩
- 《杏仁豆腐心》暖心回归:饶晓志用“旋转舞
- 延时开放成趋势!全国多地博物馆、图书馆探
- 24小时图书馆、全年无休博物馆:公共文化服
- 搜索量暴涨196%!全国赏花地图出炉,这些“
- 253件汉简"开口说话":辽博特展解码2000
- 从研发到医保:北京出台全链条政策支持创新
- 湘南强对流天气来袭!广铁停运19对列车,退
- 何冰版《赵氏孤儿》:从业务考核到现象级话
-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NCPAO)香港艺术节闭
- 著名指挥家吕嘉为成立15周年的国家大剧院管
- 《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大师季》启幕:解码
- 《快乐再出发·山海季》收官:一场"反套路
- 2025年第11周电影市场速览:国产动画持续领
- 《制暴:无限杀机》定档3.28 杰森·斯坦森
- 外资机构集体唱多中国经济:新动能驱动增长
- Foodaily创博会十周年:构建全球食品创新生
- Foodaily创博会十周年:解码全球食品产业创
- 上海农场75周年:以科技与匠心重塑都市农业
- 上海农场品牌升级战略:全产业链布局打造都
- 上海农场品牌节启幕:打造都市农业新标杆
- 古今花事:解码北京春日赏花的文化基因
- 2025年3月电影市场观察:《哪吒之魔童闹海
- 国产邮轮产业迈入新纪元:"魔都号"首航青
-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时代镜像中的文本
- 《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重构中国电影研究
- 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热持续升温 珠海清明
- 2025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动态:8省份突破230
- 清明返程高峰今日达峰值:全国铁路单日客流
- 一季度消费市场"春暖花开":线下消费回暖
- 全国气温"冰火两重天":北方多地迎30℃初
- 南方阴雨持续 北方干燥多风 未来10天全国天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
-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