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青年导网-青年在线 正文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月8日,记者从浙江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浙江将开展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乡村产业数字化增效等“六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000家、未来农场100家、和美乡村示范村100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800亿元。

  近年来,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2022年浙江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到68.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去年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联合在浙江召开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明确支持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和该省正式签署了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合作备忘录。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称号。

  数字乡村引领区如何建?浙江省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介绍,浙江省将聚焦“156”的工作举措推进引领区建设。

  “1”即围绕1个合作备忘录,充分发挥部省共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在试点建设、政策项目、专家智库、模式提炼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有效落地;“5”即明确“五个高地”的建设目标,即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变革高地、乡村产业数字赋能创新高地、乡村数字服务实践高地、乡村网络文化活力高地和乡村整体智治引领高地;“6”即开展“六大行动”,包括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行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增效行动、乡村数字服务提质行动、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乡村“四治融合”推进行动、乡村数字基础提升行动。

  其中,在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方面,加快数字化应用在农业农村的融合贯通。加快“乡村大脑”和“浙农”应用迭代升级,进一步打通部、省、市、县业务应用和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三农”领域核心业务全覆盖。

  “浙江乡村大脑”是列入浙江省首批大脑建设一本账的领域大脑,聚焦监测评估、预测预警、战略目标管理三方面能力,系统构建了“乡村大脑+浙农应用”的总体构架,全面支撑数字乡村建设。

  据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陈良伟介绍,“浙江乡村大脑”是以“11153”为核心构架,一个数据仓,目前已经归集了业务数据24亿条;一张“三农”全域地理信息图,已经建设三农图层101张;一个“浙农码”,目前赋码用码已经超1.9亿次;还有知识库、规则库、算法库、模型库和组件库,这五个库已经汇集能力要素2万余条,集成智能模块17个。

  陈良伟进一步解释说,如开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智能模块,基于100多万次监测数据的集成,可以形成“风险主体三色码、风险区域五色图、风险产品一清单”,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闭环处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农业智能、乡村智治、农民智富三方面的能力,成为数字乡村的智能化中枢。

  据了解,“浙江乡村大脑”已覆盖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贯通,同时也支撑了“浙农”系列应用和地方特色应用80余个,日均访问量超120万次。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大脑”与“应用”的双向赋能,持续推动落地乡村、服务农民,为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此外,在乡村产业数字化增效方面,启动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深化农业产业大脑建设,综合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和创新链,加快建设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积极培育村播电商等农业农村新业态。在乡村数字基础提升方面,加快乡村5G基站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公路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生产生活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